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绍兴检察:【喜迎二十大·检徽在闪耀】典型案事例展示:古城保护的检察实践
时间:2022-10-1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绍兴市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动绍兴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更优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绍兴检察”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喜迎二十大·检徽在闪耀】专栏,通过集中展示一年来绍兴检察依法能动履职的务实举措,坚持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典型案例,以及深耕主责主业的榜样标杆,全面展现绍兴检察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昂扬斗志和奋进姿态。

9月22日,《法治日报》头版刊发报道《公益诉讼令绍兴文物遗产重焕光彩》,介绍绍兴检察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文物遗产保护的积极举措。

6月1日,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举行绍兴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程曙明和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绍兴市名城办党工委书记钱林江共同为该基地揭牌。这是检察机关助力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

绍兴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9.09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区域,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文保单位32处。近年来,越城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积极运用公益诉讼“利剑”助力古城保护,守护绍兴历史文脉,用责任和担当书写出高分检察答卷。

2020年,越城区人民检察院出台全省首个《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规定》,先后两批聘请来自文物保护、水利研究、公益律师等行业领域的9名专家成为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通过参与文物保护案件调查,为案件办理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助力破解办案实务难题,为古城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专业智力支持。

“三江所城东城门系石质文物,现有大量植物长期附着在城墙表层生长,对文物造成物理性破坏,影响了文物的整体性保护……” 2021年7月,针对市文保单位三江所城东城门遭自然侵蚀的问题,越城区人民检察院成立专家组,邀请具有文史专业知识的《绍兴市志》主编任桂全、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鉴湖研究会副会长魏义君等3名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案件调查、取证、研讨等工作,运用其专门领域知识帮助解决古城门受损情况鉴定、应急处置方案完善、长效保护机制评估等实务难题。

今年6月设立的绍兴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是检察机关凝聚古城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合力的又一创新举措。此前,为保障基地顺利运行,越城区人民检察院与绍兴市名城办签订了协作配合工作意见,就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古城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日常联络机制等达成共识。

同时,越城区人民检察院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借助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促进专项治理,着力将基地打造成展现公益诉讼工作成效的示范基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宣传阵地、古城保护公益诉讼越检品牌的创新高地。

为进一步拓宽公益损害线索来源、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越城区人民检察院还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搭建公益损害网上举报中心、公益诉讼指挥中心等多个平台载体,构建起公益损害举报线索受理“新阵地”,通过广泛凝聚社会合力,推动形成古城保护大格局。

其中,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绍兴E网联合打造的公益损害网上举报平台,面向全社会征集公益损害线索,自该举报平台设立以来,共收到古城保护有效线索50余条,立案34件,向行政机关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23件;对接越城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成立公益诉讼指挥中心,依托公益诉讼指挥中心接入的智慧城管、基层治理、应急联动、市政园林“四个平台”,实时获取涉古城保护公益诉讼线索。

自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行以来,越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办理古桥、牌坊、台门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污染侵占浙东运河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涉绍兴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9件,其中办理的古桥文物保护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践行“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两周年优秀案例。

版权所有: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卧龙路111号 电话:0575—89112345
技术支持:正义网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